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看電影學談判3《速食遊戲》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看電影學談判。這個活動是Alex買下電影公播權後,帶著學生一起解析電影情節中跟談判有關的知識與技巧。

我覺得這個活動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題。

第一次是看間諜橋,那時候對談判的理解完全白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談判中需要仔細的觀察,整個過程中雙方的一舉一動,都有其背後的涵義,如果能抓住對方的破綻,才能夠在談判中奪得主導權。

第二次是看寒戰》,因為爭取外卡失利而只能流口水看著大家參加。Alex老師有秀了一張「如何面對合理質疑」,感覺面對衝突以及被質疑時可能很好用,先收起來放XD

這次是看《速食遊戲》。雖然老師總是說大部分的橋段課堂上講過,想要勸退我們,不過,對於高深莫測的東西,聽兩遍總是會比聽一遍更有印象吧~

從吃鱉的銷售中學談判

雷克洛克總是一臉興奮的說著他的奶昔機,又頹喪著走出門。端看他說的內容,其實已經有做到換位思考了,那為什麼還會失敗?

不夠了解顧客。

他沒有真正去了解顧客的需求以及可能不買的原因。對於不同的顧客永遠用同樣的開場白,這樣子很難勾起顧客的興趣。

另外,他也不讓顧客有說話的時間。口若懸河劈哩趴啦的說完,最後再問顧客買不買?根本沒有人在聽啊!

了解對手停頓,是Alex課堂中提到N遍的東西。我以前常常覺得如果停頓就會被掌握主導權。沒想到「無聲」其實是種很厲害的武器,用得適當的話在演講或者談判上都會有所加分。

昇華夢想完成加盟談判

談判技巧這麼差怎麼可能完成後來的事業版圖?雷克洛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想了又想,麥當勞兄弟應該是有展店夢想的,否則不會嘗試開分店。於是他告訴麥當勞兄弟"你們不為了自己,也要為了國家而展店(停頓)!"

只不過想做飲食業卻被拱到可以成為美國精神象徵,聽了怎麼可能不心動!我覺得在這次的談判中,雷克洛克厲害的是,他創造了價值,而這個價值遠超過麥當勞兄弟所想像的,甚至可以驅散他們曾經展店失敗的陰影。

我覺得不僅是談判,在工作中也可以用到這樣子的技巧。如果可以創造出一個目標,讓雙方放下意見分歧(甚至是過節),應該能提高合作的可能。

超出期待的驚喜

Alex的課,就是厲害在這個地方。我事前知道會有一個遊戲,但沒想到是融合了速食銷售與談判的遊戲。

我們同一組的同學分成買方以及賣方,賣方決定要賣什麼品項以及價格,買方去其他組採買。我選擇了賣方,
玩完第一個想法是:靠~賣吃的好難,備料都不知道怎麼備!

這有甚麼談判的內容?事後回想,這一整個就是在複習談判前的「準備階段五部曲」--釐清目標、情報蒐集、腦力激盪、擬定戰術、沙盤推演。

而我們好多組到後來買方都有剩下的錢、賣方都有沒賣掉的產品。回顧起來很多細項都有值得優化的地方,雖然已經燒掉不少腦細胞,但仍是思考得不夠。


我想這天的活動,讓我有三個感想:
1.談判可以有很多面向的應用。
2.反覆練習才有可能越來越厲害,談判是,其他地方也是。
3.從談判專家的眼中看電影,比自己看有更多的體悟跟學習。

雖然很擔心Alex總是為了課程而燃燒自己,但真心覺得這種活動一定要繼續辦下去。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深頁十堂之三.情節力



突然發現,要把「情節」系統化的描述出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為,它就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同一篇文章,我們決定描述同樣的觀點,十個人去提取情節,就會創造出十種不同的故事。這就是課堂中【美華大腸圈】的練習。


情節力,就是要讓我們創造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故事。



情節的描述

情節要能帶出畫面,所以描繪需要具體可信。明確的數字、五感的體驗,都能更加在聽眾心中形成難以忘記的畫面。

刪除枝節。太細微的情節只會讓整個故事又胖又重,所以決定內容的時候要記得,就像是在做簡報一樣,刪除雜訊,才能讓聽眾聚焦。


要有起伏的曲線。故事如果平鋪直敘,那其實挺無趣的。所有吸引人的故事,都有其自己的故事曲線,甚至還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在裡面。


情節的描述訣竅,我覺得其實就跟說一場好故事一樣。好的故事會吸引聽眾聆聽,壞的故事則是加速讓他們划手機。


情節的提取

提取情節,從訪談開始。課堂中我們練習訪談兩位同學,在短時間提取可描繪的情節。

在這個階段,保持好奇是很重要的。但是要能夠問到重點,否則都只是在閒聊罷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趣的是,再怎麼覺得自己是沒有故事的人,經過大家訪談,都還是能夠理出頭緒排出故事的情節。

不要把時間或名詞當作段落標題。我們討論了一個很好的故事,但其中的一個標題我們下了「時代動盪不安」。僅選擇一個名詞,是無法吸引聽眾的興趣。


如果搭配我們下的主題「關鍵時刻、關鍵改變」,也許可以考慮用「環境改變」「心態改變」以及「行為改變」來當段落。


訪談作業



2016年6月,陳醫師在睡眠醫學會眾多的前輩之前,完成了一場百人的專題演講,而且大獲好評。

而在事後,我跟他聊起了這次的演講,他告訴了我他如何踏出舒適圈。

起步最難
大部分的人都推託準備不夠不敢上場。問題是,沒有人一開始就全部準備好的。機會來了,有40%的把握就應該要衝。頭過身就過,只要肯起步,就會朝目標更邁向一步。

克服懶惰
當然準備過程中也不是都那麼順利。舒服的沙發與充滿食物的冰箱永遠在誘惑我們。在想偷懶的時候,要不斷想到自己的目標。善用時間的壓力,可以讓自己不再那麼懶惰。

刻意練習
有好的內容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完美得把它說出來。唱場前的演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陳醫師只要抓到時間就不斷重複練習,上台的時候才能發揮流暢的功力。

整個準備過程中是辛苦的,但是講完的時候,得到師長的稱讚,讓睡眠醫學會的同仁都認識自己,無形中已經幫自己拓展了舒適圈了。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新思惟論壇--當代家長的煩惱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論壇被好朋友嗆!

「你來幹嘛?不是還在徵女友,來聽教養太誇張囉~」
(校長下次可以辦單身男女參加的活動嗎XD)

以身在醫療圈工作的人來說,當家長的煩惱,應該是小孩的教育跟怎麼陪伴吧。

喜歡自助還是跟團?

如果要出國旅行,你選擇自助還是跟團?自助旅行比較隨興,沒有時間的壓力,想去哪就去哪;但是缺點就是你得花時間精力規劃行程,別人的行程也不一定能完全用在自己身上。

跟團相對上省下許多心力。不用操煩行程住宿,反正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該看的景點也不會漏掉。不過,跟哪家旅行社的團就很重要了,如果跟錯,就只會換來一趟烏煙瘴氣的旅行。

當然也有其他的選擇--半自助。機加酒旅行社幫你搞定,你擁有設計大部分行程的自由。也有的半自助會找領隊或地陪帶領,就像電影
《唐伯虎點秋香》裡的高級伴讀書僮,陪著你深入體驗當地的風情。

對比到小孩的教育,自助就像自學,跟團則是學校教育。


自學到底好不好?兩位講者分享時其實都提到他們不常跟別人分享自學經驗,因為現在看起來成功的方式,不見得可以量化到其他人身上。別人可以第一次自學就上手,是因為有強大的規劃能力以及應變能力,而且可能克服了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困難。但是,也因為如此,他們得到了我們所無法體驗到的美景。

學校教育好不好?資優班,高級旅行社的團,用不同的方式來體驗各方面學習,很令人心動。不過,名額有限,能不能進去還得看天份。

高級伴讀書僮,像是澆花的園丁。種子好就會開出漂亮的花,種子不好就...嘿嘿嘿~


公立學校,出的團好不好,也許一半一半。重點在於父母親有沒有給予小孩適度的陪伴以及學習的導向。蔡校長可以讓一個八歲的小朋友說出打電動的領悟:「做做看、找弱點、挑資料、分析、刻意練習」。媽呀~做研究也不過如此!

你會成為你討厭的那個人嗎?

不會。通常大家都會信誓旦旦的這麼說。

為了小孩子的成就,不斷打罵而犧牲了親子關係。

為了小孩子的生活,認真打拼而犧牲了相處時間。

結果,當自己有了小孩,為了給他們更好的生活、為了希望他們更有成就,父母親開始認真加班、打罵小孩。因為,那是他們唯一知道的方式。

其實,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首先,當然要有強大的另一半。身為一輩子的隊友,相扶相持以及理解溝通是必須修練的項目。


再來,要會取捨。一天就是24小時,做最有效的運用,除了可以陪伴小孩,工作/研究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明劭醫師就是一個超強的例子。

第三,滿足小孩可以很簡單。濡端醫師這麼告訴我們的:小小孩的滿足很簡單,小小的時間、小小的地點、小小的陪伴,就會有大大的滿足唷~


雖然被嗆為什麼來聽,說實在的還挺有收穫的。不過,也許哪天有了小孩,又會有不同的感想了。到時候只好再來參加論壇了(誤)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深頁十堂之二.結構力



結構點,是一個讓脈絡可以攀附的東西。他連結了故事內容,讓整個文章具有了立體的構造。

前一陣子,在陽台的植物堆中,發現了一張黏滿蟲子的蜘蛛網。上完結構力這堂課之後發現,蜘蛛不僅是昆蟲界首屈一指的建築師,牠還深知如何架構出一篇好文章,發揮吸引讀者的黏力。

好閱讀會吸引人的文章通常符合三個特點,分別是:


三個結構點

「三」這個數字是個很神奇的數字。三原色、三國演義、約法三章...。從古早的歷史就有分成三個部分的存在,如果一篇文章只有一到兩個結構點,那其實比較難支撐起整篇文章,會略嫌簡短。

一定只能三個嗎?超過不是不行,只是如果結構點超過七個以上的時候,其實大家是無法記得重點內容的。

不只是在文章上會使用三個結構點。在許多的演講、簡報中,也都可以看到使用三個結構點來做闡述。舉其中一個例子,賈伯斯在2005年的校園演講(連結按此),就運用了三個結構點來表達他說要跟學生說的觀點。

結構點的選擇,記得要從不同的面向來思考。越是不重複好記住,越可以給讀者深刻的印象。


脈絡連結線

我們在寫文章中常常犯的錯誤就是,雜亂。東講一點,西提一下,常常考驗著讀者的組合能力。

結構點的出現,改變了雜亂的情形。摘要力能夠將每一段的內容聚焦,如果進一步把相關內容聚在一起,就可以再濃縮拉出一個結構點。這樣,結構點與每段內容之間,就有脈絡連結了。

結構與脈絡達成了異中求同的效果。課堂中的兩項練習:討厭的蟑螂與徵才需求,讓我們將繁雜的項目分成三大點,從三點來分別解釋內容,就比較容易得多,而且也減少文章的複雜度。

聚焦論點面

蜘蛛網會聚在一個中心點。結構與脈絡拉起來的故事,也應該朝向你所表達的論點前進。

如果只是提出論點,很難說服大家。脈絡的連結,解釋了因果與理由,產生了邏輯架構,讓讀者更能夠認同你的論點。

至於該先寫結構?找脈絡?還是提論點呢?

老師講了他寫機會效應時的經過,他先整理出了許許多多的故事題材,然後重整拉出結構點,最後扣回自己的論點。

我覺得這部分,跟做簡報時候的便利貼發想很像。做簡報的時候我們會先有一個主題,我們會思考聽眾在那個主題之下所想要知道的東西。然後開始使用便利貼發想,把所有知道的點子通通寫在便利貼上。等到全部寫出來以後,才進行重新分類,分成三個段落。

學習結構力的挑戰

整堂課當中最困難的,是賦予三個結構點容易記住的想像力。邏輯上面的分類並不會太燒腦,但創意發想還真的是我的死穴,也許多看多聽多見聞,將來在找尋結構的時候才可以更輕鬆XD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深頁十堂之一.摘要力

會來上這個課,其實是覺得自己常常沒辦法寫出吸引人的文章。

同樣寫著一堂關於創意課程的心得,我寫上課內容,別人寫如何炸蝦!他用炸蝦來貫穿整篇文章,闡述課堂上的創意心法,如何使用在炸蝦上面,真的厲害!我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而且課前還耳聞這老師很會折磨人,抱著忐忑的心,我走進教室。

一開始就是不斷的腦力激盪


摘要力,是異中求同的歸納能力。與其用說的,還不如實際讓我們做一遍!老師在一開始,在我們同組三個人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要求我們找出三個共同的特質,以及每個人的三項特質。

這考驗著我們歸納重點的能力。歸納能力好的人會從共同的特點裡面提到三個人有哪裡不一樣,像是三個人都喜歡戲劇,但是有人喜歡音樂劇、有的喜歡舞台劇、有的人喜歡歌仔戲。除了認識了同學之外,也開始對摘要有一點點的概念。



從不寫作開始


如果沒有想好就動筆,恐怕會寫出一張又一張的垃圾。所以,老師告訴了我們,「寫作,先從不寫作開始」,我覺得這跟製作簡報很像,不能一開始就打開電腦做slide,要想想聽眾是誰?他們想聽甚麼?我想表達的是甚麼?跟觀眾想聽的是一樣的嗎?原來,這樣子的換位思考,也可以應用在寫作上面。 

那不從寫作開始,要從哪裡開始?從思考你的論點開始。我們常常有很好的點子,但不管用說的或用寫的都無法感動人,為什麼?因為我們缺乏「旅人的思維」,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出去,往往只能看到狹隘的風景。跳脫自己,從別人的角度來看,才比較能夠找出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

摘要的魔力--把碎片連成畫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讓我們看了三篇不同的文章。第一篇是介紹公司的文章,我真的覺得看起來很費力,因為我不知道這整段文章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一部分是因為文章寫得太過發散沒有重點,另一部分我自己歸納的能力也不是這麼的強,所以幾乎是看完就忘。

第二篇是人物訪談,相對上好很多。因為文章帶入了一個主角的故事,這會讓我比較能夠看得下去,雖然充滿了片段感,但大致抓的出重點所在。

第三篇的文章,內容跟第二篇類似,卻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第二篇文章的片段感在第三篇當中消失了,每段的摘要句把前後連接成一幅畫面,彷彿我就在現場聽這人物訪談。

「如果寫作的人,花一點心思把內容連貫,那麼讀者讀起來就會比較輕鬆」。老師帶我們看三篇文章,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在第一堂課過後,我常常在發文前會思考如何加入摘要句。這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也只有刻意練習,才能真的有所改變,希望接下來的課,能夠更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蛻變。

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意王 -- 創意王課後心得




原來,創意不只是跳脫框架就好。在上這門課之前,我對創意的理解就是:「跳脫框架」,說起來簡單,但我似乎沒細想,創意是要解決甚麼問題?框架在哪?要怎麼樣才能跳脫框架?在這堂課中,火星爺爺教了我們系統性的作法。


反思習以為常的東西,思考能不能不一樣,就會變成創意的源頭。日常生活太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東西,如果能加上「能不能更好」,就會浮現出一個值得解決的問題。以iphone 6做例子,詳細看看iphone有的東西:土豪金、耳機孔、home鍵。「能不能有其他顏色?」「能不能沒有耳機孔?」「能不能不要有home鍵?」而這些在新一代的iphone都有不一樣的呈現。老師在這段當中告訴了我們,問題的發想,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小小的一點改變,也能夠帶給客戶不同的驚喜。以我自己工作的醫院來說,通常醫院早上開會的早餐,會由營養課來負責準備,礙於經費以及需要大量的烹調的關係,常常很難有甚麼變化,即便是外包的東西,通常也是冷掉的饅頭夾蛋、便利商店的肉鬆麵包。但是最近開始發現不一樣了,有一天早上看的紙袋裡裝的早餐居然是熱狗麵包,像是大亨堡的那種,這在之前的早餐其實不曾出現過的,再隔了幾天,早餐居然是淡水著名的小吃「阿給」,而且還是熱騰騰的!我不記得那個早餐吃起來味道怎麼樣,但是,我卻記得拿到早餐時的那份驚喜。我想背後的工作同仁一定花了很多的心思來準備早餐。

下午,就從一次又一次的遊戲中體驗框架的束縛。框架不會大辣辣地站在那邊寫個「我是框架」,但卻是一種無形的束縛,像是常識一般伴隨著你。不管是猜撲克牌、丟紙飛機、猜父親的年齡,我覺得我都被既有的條件給束縛或是引導到錯誤的方向;猜撲克牌,每次都覺得下一次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反覆琢磨了遊戲規則,卻怎麼也沒想到最快的那個解法;丟紙飛機,絞盡腦汁想了又想,卻只能跟大家的想法一樣,印證老師所說的,你的第一個想法,大家都想得到。這讓我想到一部古老的漫畫「將太的壽司」,永遠不要自滿於第一時間找到的食材或製作方法,永遠要想想,還有沒有可能更好,那才是掙脫束縛的開始。

實際演練可以激發出新的創意。第一次演練,我們要賣水壺,其他組的水壺,都已經跳脫出我原本認知的「水壺」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同學提出可以拿來當按摩滾輪的水壺。而我們這組著重在輕巧以及可以給小孩子使用,所以附帶了可以記錄喝多少水的功能;沒想到隔天去誠品書店,真的有在賣可以記錄小孩子喝水量的水壺,當下覺得神奇,原來我們想到的真的是可執行的創意。第二次演練就更有趣了~不僅要推出商品,組員還要演使用者分享經驗,好像來到了火星爺爺購物台,要說服台下的聽眾買我們的商品,我真的很想爭冠軍啊~可惜最後差一點點輸給了看鯨鯊學談判XD

創意是甚麼?我現在覺得,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找到讓自己更好的一種方式。觀察,提問,找出可行方案,然後,找個夥伴彼此切磋,反覆練習。有創意,真的不難!

滿桌的食物與歡樂的笑容是課程的一大特色啊~


創意運用

原因:雖然醫療人員已經常常在做健康衛教的講座,但還是很多人沒能及時的注意自己的健康,慢性咳嗽仍然一直抽菸、或者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重病。

Insight 
讓民眾更關心自己的健康

創意方案1 : 在病房電視中增加自己拍攝的衛教影片,而且要以實際病人來做經驗分享。
                   
說明:有時候住院非常的無聊,除了看電視還是看電視,利用這點,播放病人的經驗分享,而不是聽醫生護理師的碎念,相信應該會讓民眾比較能夠接受自我健康管理的概念。


創意方案2 : 到周遭的公司行號做健康衛教,提升公司行號的健檢率。
             
說明:主動讓沒到醫院的人也能夠接收到這樣子的概念,但不以社區衛教為主,因為社區衛教通常是沒有上班的家庭主婦或者年紀大的長者,很多時候在上班的人無法兼顧自己的健康,所以我們可以進入企業,讓忙於工作的人也能夠接收到衛教訊息。

創意方案3 : 製作自己醫院的衛教app,累計每個月使用量,使用量越高的,就會收集到星星,來醫院門診掛號的時候,可用星星來提前自己的掛號號碼或減少停車費用

說明:對民眾來說,最討厭的是在醫院等待的時間,利用向星巴克集點的方式,讓民眾有動力去接觸衛教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