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臨床工作的大哉問技巧:問得好,事半功倍沒煩惱!



       臨床工作上常常需要詢問病人病史,幾年的工作下來,發現會不會問差很多。掌握提問技巧的醫生會讓病人自己講出重點,而不會問的人就像鬼打牆一樣頻頻浪費時間,還容易增加醫病關係的不和睦。



不論是在門診或者病房都常常發生的問題

  • 醫生:阿伯你血壓有量嗎?量起來多少?
    病人:有量啊~都正常
  • 醫生:阿姨平常血糖怎麼樣?
    病人:都正常啊~
  • 醫生:奶奶大便顏色如何?
    病人:
    顏色正常
  • 醫生:(對著滿口煙味的病人問) 大哥你有抽菸嗎?
    病人:沒有~
       只是,阿伯可能平常血壓都160/90 mmHg,明明都很高,但是因為都差不多,所以他認為正常。正常飯前血糖應該低於100 mg/dL,因為阿姨怎麼量都是兩三百,所以在她的認知中,那也算正常。明明大便顏色很黑,需要懷疑有沒有腸胃道出血,但因為平常顏色就是那樣,所以奶奶也回答正常。而大哥則是因為住院後沒有抽菸,所以他回答沒有。

       病人或家屬有這樣子的回答,並不是說故意在欺騙你,只是在他們的心態上,在醫生面前總是不大想承認自己的壞習慣或自己不健康,下意識合理化自己的情形,認為自己正常。沒有經驗的醫生問到這裡就結束了,因此有可能漏掉一些對診斷上有幫助的線索,那麼我們到底怎麼問比較好呢?


善用封閉式的提問
       可是,剛剛舉的例子也都是封閉式的提問,為什麼不用開放式提問?如果以開放式的問題詢問病人「以前生過什麼病?」,有一定機會病人會不知道怎麼說而回答沒有,但如果將問題改成「以前有沒有住過院?為什麼住院?」或者「平常有沒有吃藥?是吃甚麼病的藥?」以此為契機比較能夠有效率的詢問出病人的病史。關於血壓,我會問病人「高的那個血壓是130 mmHg嗎?」在問題中直接加入數字的選項,比起要他們自己回想血壓是多少來的好。血糖也是一樣的,除了問病史外,要知道病人過去一段時間血糖控制得好不好,還可以抽血驗個糖化血色素來檢查,讓病人平常控制血糖的狀況無所遁形。大便的顏色,在經過多年被病人晃點後,我都會指著我的黑筆或者黑褲子問說「請問大便是這種顏色的嗎?有沒有黑黑糊糊像瀝青?」,增加一個客觀的對比,病人才不會誤解問題中的意思。對於那些明明看起來是老菸槍的傢伙,則直接問他們是不是從來都不抽菸,還是住院以後才沒抽菸?     
      
       所以,下次要去看醫生的時候,請記得不要隨便回答「正常」喔~醫生的正常跟病人的正常有時候是不一致的;對於要照顧病人的醫生,在詢問病人問題時也可適當加入客觀的因素給病人當作衡量工具。這樣子,才不會雞同鴨講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