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8日 星期四

不斷精進的教學之路-- 《教學的技術》心得



「你們可以拿看看,這是真的賭場籌碼,一個重量14克,這是我最近幾年的教學才拿來使用的記分教具。」

福哥在課堂上細數用籌碼來記分的優缺點。

雖然不是第一次上課看到用籌碼記分,但還是覺得舉手搶到籌碼會覺得很爽XD  

這就是福哥的教學,不拘泥於單一的方式。記分可以用撲克牌記分、找組長記分或者助教幫忙記分。有什麼優缺點,福哥都娓娓道來,鉅細靡遺而言無不盡。

各種教學的手法,不只講給我們知道,還讓我們現場演練。於是,你會看到在旅行社工作的人在教急診醫護溝通、保險從業人員在推銷旅遊行程、中文老師搖身一變成了心電圖大師。

邊聽課實在覺得中箭很多次。我就是那個只會用問答法的老師啊~也常常搞不清楚自己的教學目標,可評量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聽千百次不如去做一次

在上完課的隔週,要去醫學院教醫學生,不如就趁機逼自己看看能做到什麼程度吧。

「我叫他們分組可是都沒人理我啊?」浩業醫師在課堂休息時問了福哥這個問題。

這應該是教學初學者的恐懼吧~是的,我也超害怕沒人理我啊~

不過,福哥教我們,應該要先跟學員們有一些互動,一進門開口就請人家分組,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會有反應的。於是我在why me之後放了一張「來上課的好處」,包含會得到獎品(蘋果的logo)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再給予一些不那麼容易達成的分組條件,總算分成了六組。


行動後學習After action review

為什麼沒有其他中間的過程?對,我本來以為分組是最難的,然後分完組才發現完全不是這樣。整堂課在忙亂中渡過,唯一慶幸的是,自己沒有超時。因為是下午3-5點在三芝上課,如果超時,下課就會搭不上交通車離開啊~

做得好的地方
- 儘量嘗試了不同的教學法。播放影片再問答或討論,其實還挺有趣的。
- 有適度的走位。整個教室左右兩邊都有螢幕,上課的過程中不斷提醒自己別只待在一邊,學員討論的時候適度走進去。

可以更好的地方
- 對於學生的程度沒有搞清楚。「老師,COPD AE是什麼?」不小心為了投影片上的工整,選擇了英文縮寫,卻忘記四年級的學生還沒學過這麼多臨床的縮寫。

- 影片的講解不夠清楚。因為影片只剪了短短10幾秒,解說得也不夠,造成學生搞不清楚頭尾方向。

- 上台演練的操作超失敗。本來希望學生們上台練習X光判讀或動脈血氧判讀,因為時間不夠而且只有一題,所以沒有強制每組上場,採用自願舉手的方式,然後‧‧‧然後就死掉啦~給多少分都沒人想上台演練,超冷的‧‧‧

- 其他太多操作細節需要改進,就不一一列舉了。


想要進步該做的事

對我而言,想要精進,得始於「自律」。福哥這麼厲害的老師,上課前還是在對投影片做最後修整,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反觀自己的自我要求就不太夠,幾百年前上過仙女老師的課,終於在這次拿出「寫站舉傳」小白板讓學生們作答,這才發現白板的妙用之處。

多嘗試才有進步的可能。看看James上完沒兩天就運用在大堂課程上,還得到不錯的效果。對我來說是種鼓勵也是種刺激。如果只是學了卻不做,那就太可惜了,一定要逼自己一次比一次好!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新思惟論壇--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青壯世代的精進、轉職與創業


                          


前一陣子看了一本書--《深度職場力》,這本書屏棄了熱情思維,建議技能思維才能在工作中創造價值。

參加完這整天的論壇,腦袋裡不斷浮現那本書中的內容。

盤點自我,精進專業

有了目標,也得要知道自己處在甚麼位置,才能有前進的方向。評估自己的產值、盤點自己的價值是很重要的,因為那些是自己的職涯資本,資本夠強才能有機會去交換想要的東西。換言之,精進專業才能夠去增加自己的資本,雖然每個講者在台上都談笑風生,但其實也感覺的到,當初為了打造自己的專業地位,是咬緊牙關多麼的努力,偉挺醫師甚至是連申覆都願意幫對方寫!

你是狐狸,還是刺蝟?

古希臘有則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

斜槓最多的蘇醫師/律師其實在QA中有提到,他不太贊同斜槓這個概念。我想,指的是狐狸的「樣樣通、樣樣鬆」。當你搞不清楚自己所要的東西而亂槓一通的時候,這些東西是無法為你的人生加分的。

「在達到最高點的時候,拿30%的資源,去發展第二個技能/專業,這樣才能為你帶來第二個高峰」蘇醫師這麼告訴我們。而很多時候,我們會為了追尋熱情而不斷地轉換自己的第二技能,也是受到熱情思維所累。「把工作做對」比「做對的工作」還重要。中醫眼科,在學校只上了一個小時,難道是因為對它有熱情才選擇的嗎?不是,佑彥醫師認真的學習,不斷精進自己對眼科的專業以及對病人的照顧,從中獲得成就感進而產生熱情,自己好還不夠,要拉著大家一起來成為大聯盟。對我來說是很棒的典範。

人多的地方,要不要去?

常聽人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告訴我們不要一昧追求人潮/潮流。我覺得大多數的講者都勇敢的選擇人少的地方努力。八旗文化出了不同觀點的歷史書籍、汽車業務跑去登山口泡咖啡‧‧‧等。但要怎麼知道人少的那條路是可以走的?我想這也是大家的疑問,所以很多人提出問題「停損點要設在哪?」

當自己的職涯資本累積的夠高,也就是專業程度夠高的時候,越能夠分析出哪條人少的路是可以走的路。我想講者們很少提到停損點的原因是,他們都還挺確定自己走的方向是對的,因此就算開始很苦,也會努力的撐下去。

永遠要想新的嘗試

人少的地方,你走成功一次,人潮就會變多了。這次在新思惟上,也看到校長用訪談的方式來呈現不同的故事。比起講者自己說,這種呈現的效果也很有趣,我還不知道原來蔡校長也會主持訪談啊 (劃錯重點)

我永遠記得,第一次上蔡校長的課的時候,他問我「你的專長是甚麼?」我想,不要去羨慕人家的成功,而是向他們學習專精專業的態度與方法,自己要夠好,才有宣傳自己的價值:)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胸腔科日常--看圖說故事


晚上在醫院查資料,被值班的學弟拉住問病人問題~

看一看斷層掃描,就問值班學弟「這位病人應該有在看精神科吧?」

學弟大驚,表示這個病人確實都在精神科門診追蹤。

為什麼呢?


其實仔細看看,斷層掃描中有一個特別的空腔(就是問號處),從脖子接到胃。從矢狀切面圖會看得更清楚。


這個空腔就是食道重建。通常因為腐蝕性食道炎或者食道癌而做的食道繞道手術。而這個病人沒有人工血管,所以推測以腐蝕性食道炎最有可能。腐蝕性食道炎,常見就是因為想不開喝清潔劑造成,所以推測病人有精神上面的疾病。

講解完只感覺到學弟投以崇拜的眼光啊~

這只是基本的胸腔科日常唷~很有趣吧~歡迎加入唷XD


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

明明就只是玩積木,怎麼還有這麼多道理?《MTa Level 1 工作坊二班心得》

感謝雪糕人的客串照相,我看起來瘦了不少(誤)
MTa insights 是一種強大的學習套組,可以學到團隊技巧、領導、溝通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不過就是組裝積木,有這麼厲害?」

第一次知道這個課程的時候,內心是這麼想的。我以為只要有空間概念跟組裝能力就可以輾壓這套教材,實際上過以後才發現完全不是如此。

一整天的課程,我們都要以團隊的方式去克服不同的難題。當我知道跟麥可同組的時候,其實心中在竊笑,麥可是老師讚許的操作系達人,再加上麥可的超強戰意,這次終於有機會拿到冠軍錦旗了吧XD

溝通不是有說就好

殊不知,第一題「真心話大冒險」就被打臉,第二題「背靠背心連心」繼續被打臉。不只我們這組,老師說全班在第二題的表現比上一班還差,而且差很大!我們全部四組開外掛還總共多了半小時才完成上一班完成的事!中午吃飯時,看看自己早上的成績,還真的有點慘不忍睹!

問題出在哪邊?我明明覺得自己說得很清楚啊?

但是聽的人可以理解我在說甚麼嗎?如果我們的認知沒有統一,我說的左邊是他以為的右邊,當然就沒辦法好好執行任務。

另外,我覺得說完還必須要確認對方的理解程度。舉例來說,大家應該都會有被抽血的經驗,也應該都記得,在針扎下去的時候護理師會說「深呼吸」。而在臨床工作中,有一種治療是絕對不能深呼吸的,那就是胸腔穿刺引流--深呼吸會增加針刺破肺部的危險。雖然我每次都有跟工作人員以及病人解釋,但總有遇到針刺進去的霎那,旁邊的人叫病人「深呼吸」。

當然,以我們專業的技巧,治療過程中並沒有造成併發症的產生。但回過頭來想,只是說清楚是不夠的,要確認對方是否有聽進去,才是良好的溝通。


解決問題,從發現問題開始

團隊的合作很重要。第一次的「高塔」,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內耗,因為聽到Alex老師說上一班Snow是組員中最有概念的,但因為沒說出來所以花了很久的時間才完成題目。所以大家有看法就會提出,但是誰才是對的?孤注一擲萬一錯了怎麼辦?時間就在我們爭執中渡過,我們僅僅拿到最基本的分數。

這次結束時,Alex老師要我們檢討為什麼做不好,以及有甚麼改善的方法。

「我們缺乏共識」「我們沒有打好地基」

老師看到我們寫這個明顯露出不悅眼神。事後回想,他心裡應該是在想「說這甚麼屁話」,缺乏共識所以找共識、沒打好地基所以打好地基,都是太空泛的語言,我們並沒有找出自己問題的癥結點以及解決的方法。直到第二次的高塔結束後我才懂這個道理。

第二次的高塔,我們在麥可超強的繩子束縛術下,頂天了。沉浸於最高的喜悅當中,又被Alex老師打臉,「做好就好了嗎?你們有去檢討自己是矇到的還是真的做好嗎?」

參觀了其他三組在第一次的檢討內容,才發現我們完全按照誠一醫師那組的檢討方針走,而不是我們自己的空泛方針。找出實際問題所在並且擬定計畫,是我必須要再加強的地方。


團隊的分工及合作

「做最合適的工作就可以帶領團隊成功嗎?」

我覺得,麥可除了操作能力強,也是很適合當組長的人,因此在最後一題中,我推薦麥可當組長,但是他卻主動說他要負責組裝!

最後一題當中,每個人發揮最大的效用才能邁向勝利。麥可應該發現了同組的三個男生比較有組裝天分,因此交由若吟跟盈竹擔任組長及財務長,我覺得反過來一定無法順利拿分。組長與財務長冷靜(?)分析我們應選擇的方案,組裝的人不斷優化自己組裝的速度,才有如此的成績。

所以,在團隊中不只是做自己合適的工作,還要考量到團隊的成員,要讓每個人都能夠發揮所長,才能夠合作讓團隊發揮最大效益。

勇於挑戰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最怕遇到的就是病人急救。急救,就是一個團隊合作,有一個好的指揮官領導,其實非常重要。甚麼時候插管、換誰來壓胸、誰來幫忙抽痰打點滴抽血,都需要靠指揮官協調。資淺的時候,我是負責做壓胸的勞力工作,隨著經驗累積,變成指揮官領導團隊。

我們平常的工作,就得肩負起領導者的工作~但在上課的時候,我壓根沒想過要當組長,只想做自己最擅長的組裝。這樣,就好了嗎?

明明自己在工作上不得不成長,在課堂中卻選擇安逸的面向,這是我自己覺得不足的地方。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當然很好,只是有時候會變成取代性太高。站好腳步,勇於挑戰,才能創造自己更好的價值!

關於MTa工作坊:【一談就贏:MTa工作坊】:來自英國的體驗式教學,帶給我們讓團隊更強的三大啟示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開始作簡報之前

新增說明文字

在進階工作坊的時候,我們教大家,作簡報之前要先確立簡報的目的。

小玲的主題不錯--「認識三伏貼」。但是當我詢問她這份簡報的目的的時候,小玲略為害羞的回答:

「就是想讓一般民眾認識三伏貼」


真的只要認識嗎?

然後呢?認識三伏貼之後要幹嘛?我不斷追問,但是似乎只有這樣子的目的。

這讓我想到我的一個好朋友阿傑。已到適婚年齡的他,有天突然加入了婚友社。

我們這些好朋友,當然都還是會略帶好奇的問他,幹嘛加入婚友社?


「就只是想認識一下新朋友啊」

當下阿傑就被我們一群人吐槽。明明就是想找結婚對象,還在那邊說甚麼認識新朋友。假鬼假怪,真的想認識新朋友,那你婚友社的錢省下來跟我去跳國標舞好了XD

阿傑不理會我們,繼續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參加婚友社,想當然爾,仍舊沒有遇到好對象。

朝錯誤的目的前進,是達不到最後的終點的。



釐清目的

回到小玲身上,我慢慢跟她剖析。真的只要認識嗎?在小玲的醫院,中醫部門其實剛起步,如果我是老闆,我應該會希望聽完這份衛教的民眾多多來做三伏貼的治療吧~

小玲點點頭,開始蒐集身旁其他人的意見。發現大家其實對於三伏貼從哪本古書來,或者三個「伏日」到底怎麼算出來的沒那麼有興趣。大家想了解的大多是這個治療到底有沒有效?副作用?優缺點是甚麼?自費需要多少錢?

在釐清目的之後,透過實地訪查目標群眾,就能夠勾勒出簡報大略的架構。講聽眾想聽的內容,才能夠打動聽眾有所行動。



所以,在開始作簡報的架構前,先寫個兩張便利貼,把這份簡報目的以及聽眾身分寫出來。找到「你的目的」以及「聽眾的興趣」,相信不管做甚麼主題都能夠打動人心。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做對3件事,OSCE技術考輕鬆過!

時隔好久,終於又有機會擔任OSCE考官了~這次的考題是考臨床技術(咽喉拭子測驗)。只要從三個面向著手,相信可以輕鬆考過!

(OSEC是甚麼?請看這篇文章「OSCE考官訓練心得 & 問診應考訣竅」)


1.病人辨識


搞錯病人是很嚴重的,不管在真實醫療或者考試都一樣。除了確認病人是你的檢查對象外,如果有採集的檢體管,務必在上面貼上病人的資料貼紙。


2.無菌觀念

這張照片,哪邊做的不對?
先來看看這張照片,想想如果你真的要幫一個懷疑流感的病人做檢查,你會這麼做嗎?

臨床技術非常重視無菌。而無菌步驟常常有順序性,你無菌裝備都穿好了跟考官說你忘記洗手了,洗手這題的分數就沒囉!

所以,接觸病人前後一定要記得洗手。


無菌裝備的穿戴,也是考生們常常掉分的項目。頭套、護目鏡、N95口罩、無菌衣、手套跟腳套,不是穿得不對、不會穿,就是忘記穿。N95口罩戴上後的密合度測試,大部分的考生都知道,不過卻也都忘記執行。

檢查過程中也要保持無菌。感染性垃圾桶跟污衣桶在哪要先找出來。有的考生太緊張,把用完的壓舌板丟到檢體袋中,那檢體要放哪裡啊?



3.熟悉操作

技術考題是考你會不會做,不是考你會不會說。既使你說得一口好步驟,沒有「做出來」就是會扣分。

做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困難,記得請求協助。


我們的內規是考場中的護理人員不能幫忙穿隔離衣,導致部分考生覺得不能請求其他協助。但是咽喉拭子需要拿壓舌板、手電筒以及棉棒,沒有第三隻手幫忙,很難順利做完。

所以,不要被拒絕一次就以為她們不會幫忙,考題會設定一個護理人員在一定有她存在的功用。

除了技術操作步驟的熟悉,還要提醒大家器材要會用。
考試用的咽喉拭子棉棒大部分考生沒使用過,所以都沒有辦法蓋緊。

另外就是雙層夾鏈袋,這個夾鏈袋本身有兩層,可以密封的那層裝檢體,外面那層裝檢驗單。不少考生以為雙層夾鏈袋是用「兩個」夾鏈袋,不禁令我想起來小時候我也做過這樣的事而被笑啊XD

讓我們來複習一下:
病人辨識:辨識本人、檢體確認

無菌觀念:前後洗手、裝備穿戴、東西丟哪
熟悉操作:步驟要熟、器材會用

這樣的三個面向,用在其他技術題應該也行的通喔~


:應該有考生會想,現在比較常用鼻咽拭子而不用口咽拭子,考試的時候可不可以從鼻子做?答案是:不行唷~因為考試時的假人沒有鼻孔!

延伸閱讀:

OSCE考官訓練心得 & 問診應考訣竅


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

PDCA高效工作術課後心得20180624

跟育均老師的緣分,是從這張圖開始的。

當初參加了一門簡報課程,育均是輔導長。一個月的時間,他訂定了流程,同時讓很多人按照計畫走,有了脫胎換骨的轉變。

只是模仿有甚麼困難?

上完那門簡報課,我有幸成為其中之一的輔導員。在帶接下來的學員時,我立刻想到育均的計畫表,於是就模仿出了一個時間表給學員。結果猜猜有沒有讓大家照著計劃走?

答案是...完全out of control啊~

上完PDCA(Plan-Do-Check-Action)高效工作術這堂課後才隱約發現,原來當初沒能按著計劃走是甚麼原因。

Check很重要

育均老師上課的時候提到,大部分的人都只會PDDD。Plan出來後就一直Do、Do、Do。沒有設定檢核點,誤以為照著計劃做就一定可以達到結果,當然只會事半功倍!

事情的進展常常不如預期,計畫也是一樣。我們需要建立好檢核點(Check point),依照檢核的結果作計畫的修正或者執行面上的修正,才能朝著我們最終的目標前進。



從計畫開始?

上完課後,很想從身邊的小事情開始練習。回家看到令人阿砸的書房,立馬決定要把整理書房當成挑戰任務。

然後...過了三天,書房還是保持原樣!

雖然找到了書房雜亂的幾個原因,卻因為想不出用甚麼指標來查核,所以遲遲沒有動手。只好再向育均老師求助,他給了我量化的idea「兩分鐘內找到物品」。我還真沒有想到可以用找東西的時間來檢核桌面的整齊程度。

另外,我也發現,不要追求完美的計畫。因為想不出檢核方法而遲遲沒有動手整理,還不如邊做邊想怎麼調整計畫。重要的是一開始設定的目標要清楚。


在整理的過程中,我也發現我要的其實不是桌面整潔,而是一個可以讓我迅速專心的環境。也就是說,我不必花心力到整個桌面一塵不染,只要整理到不那麼雜亂就可以了,接下來只要注意桌面維持,就可以達到我的目標。

Just Do It !

這次的練習對於我來說,積極行動是我缺乏的。太習慣有萬全計畫才動作,到最後就會變成一種拖延。

很感謝育均老師的這堂課,在回家自己練習後,發現了自己的一些瓶頸,也感謝他就算下課後仍不吝指導。

想起老師上課所講的話:「PDCA可以從D開始」。有時候光是紙上談兵還真不知道問題會出現在哪。做就對了!但不要一直無腦做下去,要記得設定檢核點查核,並依照結果做適當的修正。這是目前我覺得適合自己的PDCA,期待自己能夠運用的越來越熟悉,讓自己不管是工作或者生活都能更進階!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輕佈置,可以讓宅男脫魯!?

「家裡堆滿雜物的宅男,因為一台音響,興起了想整理佈置的念頭。不只是居住環境,甚至是髮型穿著也潮了起來,而且還...」

還記得嗎?這令宅男們稱羨的廣告--"品味藏在細節中"


上完輕布置課程,好像對這個廣告又有更深的體悟。


輕布置帶來的好處


   --動線流暢,走路不卡卡
       礙手礙腳的東西消失了,才會開始覺得這個空間舒適宜人。走路走一走撞到東西,或者要拿個剪刀得翻箱倒櫃的尋找,這些都會讓人心浮氣燥。

          嘉鴻告訴我們說,以前他因為家裡很亂所以放假的時候不喜歡待在家裡。不過現在,他放假非常喜歡待在家裡,因為就好像身處咖啡館中。


   --視野寬闊,心情也遼闊
       當可利用的空間變大的時候,心情自然舒暢。不只是心情改變,有空也可以利用空間來做些伸展的運動。

   --主題佈置,獨特有故事
      將布置融入自己的經歷,成為獨一無二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是嘉鴻分享一個案例,將牆上放世界地圖,布置出曾經去過的國家。那種只屬於自己的空間的感覺,真的很棒!


輕佈置怎麼做?

就跟簡報一樣簡單!

--少即是多
   捨棄才能看見主題,留白才會有餘裕。60%的收納、20%的布置與20%的留白。這也是在做簡報上面最基礎的道理,但也是最難的道理。斷捨離不是那麼容易達成的,如果不捨棄或收納,就無法有好的布置。

--要有主軸
    我們常說:投影片一頁一重點。布置也一樣,應該要有主題重點。然而,當你嘗試著放入過多主題的時候,你的空間就會陷入混亂。

嘉鴻也讓我們用紙裁的傢俱直接在藍圖上排列,實際讓我們體驗一下在不同主題下(跟朋友聚餐、想放鬆、藏書),如何增加空間的寬敞。

不過,由於我們都是外行人,所以大家都選擇把傢俱變少! 結果雖然這麼做就會讓空間變大,但是現實生活中可能沒辦法放這麼少的傢俱XD

--配色單純
   色不過三,萬用黑白灰。如果不是配色高手,別輕易嘗試有反差的跳色。選擇色系一致是最保險的選擇。萬一想不到顏色,沒關係,黑色、白色、灰色就跟簡報配色一樣,永遠是你的好友。

配色之外,光源也是影響氣氛很重要的因素。在實際小演練的時候,我們運用白光跟黃光輪流當光源,發現在用黃光的時候整體色系較為柔和且溫暖,而白光則有一種冷冽的時尚感,各有各的優點。


找到動力

說穿了,布置的起點在丟棄與收納。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但知道不等於做到。就像那則廣告中,主角因為一台音響,才開啟了想要布置的動力。

所以,看看自己目前缺乏的,應該就是一台音響吧(誤)XD

仔細省視自己,找到自己的動力與目的,才能讓自己能夠去丟棄不需要的東西,期待創造出一個充滿自己故事的空間。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看電影學談判3《速食遊戲》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看電影學談判。這個活動是Alex買下電影公播權後,帶著學生一起解析電影情節中跟談判有關的知識與技巧。

我覺得這個活動每次都有不同的主題。

第一次是看間諜橋,那時候對談判的理解完全白的。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談判中需要仔細的觀察,整個過程中雙方的一舉一動,都有其背後的涵義,如果能抓住對方的破綻,才能夠在談判中奪得主導權。

第二次是看寒戰》,因為爭取外卡失利而只能流口水看著大家參加。Alex老師有秀了一張「如何面對合理質疑」,感覺面對衝突以及被質疑時可能很好用,先收起來放XD

這次是看《速食遊戲》。雖然老師總是說大部分的橋段課堂上講過,想要勸退我們,不過,對於高深莫測的東西,聽兩遍總是會比聽一遍更有印象吧~

從吃鱉的銷售中學談判

雷克洛克總是一臉興奮的說著他的奶昔機,又頹喪著走出門。端看他說的內容,其實已經有做到換位思考了,那為什麼還會失敗?

不夠了解顧客。

他沒有真正去了解顧客的需求以及可能不買的原因。對於不同的顧客永遠用同樣的開場白,這樣子很難勾起顧客的興趣。

另外,他也不讓顧客有說話的時間。口若懸河劈哩趴啦的說完,最後再問顧客買不買?根本沒有人在聽啊!

了解對手停頓,是Alex課堂中提到N遍的東西。我以前常常覺得如果停頓就會被掌握主導權。沒想到「無聲」其實是種很厲害的武器,用得適當的話在演講或者談判上都會有所加分。

昇華夢想完成加盟談判

談判技巧這麼差怎麼可能完成後來的事業版圖?雷克洛克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想了又想,麥當勞兄弟應該是有展店夢想的,否則不會嘗試開分店。於是他告訴麥當勞兄弟"你們不為了自己,也要為了國家而展店(停頓)!"

只不過想做飲食業卻被拱到可以成為美國精神象徵,聽了怎麼可能不心動!我覺得在這次的談判中,雷克洛克厲害的是,他創造了價值,而這個價值遠超過麥當勞兄弟所想像的,甚至可以驅散他們曾經展店失敗的陰影。

我覺得不僅是談判,在工作中也可以用到這樣子的技巧。如果可以創造出一個目標,讓雙方放下意見分歧(甚至是過節),應該能提高合作的可能。

超出期待的驚喜

Alex的課,就是厲害在這個地方。我事前知道會有一個遊戲,但沒想到是融合了速食銷售與談判的遊戲。

我們同一組的同學分成買方以及賣方,賣方決定要賣什麼品項以及價格,買方去其他組採買。我選擇了賣方,
玩完第一個想法是:靠~賣吃的好難,備料都不知道怎麼備!

這有甚麼談判的內容?事後回想,這一整個就是在複習談判前的「準備階段五部曲」--釐清目標、情報蒐集、腦力激盪、擬定戰術、沙盤推演。

而我們好多組到後來買方都有剩下的錢、賣方都有沒賣掉的產品。回顧起來很多細項都有值得優化的地方,雖然已經燒掉不少腦細胞,但仍是思考得不夠。


我想這天的活動,讓我有三個感想:
1.談判可以有很多面向的應用。
2.反覆練習才有可能越來越厲害,談判是,其他地方也是。
3.從談判專家的眼中看電影,比自己看有更多的體悟跟學習。

雖然很擔心Alex總是為了課程而燃燒自己,但真心覺得這種活動一定要繼續辦下去。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深頁十堂之三.情節力



突然發現,要把「情節」系統化的描述出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為,它就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同一篇文章,我們決定描述同樣的觀點,十個人去提取情節,就會創造出十種不同的故事。這就是課堂中【美華大腸圈】的練習。


情節力,就是要讓我們創造出一個具有吸引力的故事。



情節的描述

情節要能帶出畫面,所以描繪需要具體可信。明確的數字、五感的體驗,都能更加在聽眾心中形成難以忘記的畫面。

刪除枝節。太細微的情節只會讓整個故事又胖又重,所以決定內容的時候要記得,就像是在做簡報一樣,刪除雜訊,才能讓聽眾聚焦。


要有起伏的曲線。故事如果平鋪直敘,那其實挺無趣的。所有吸引人的故事,都有其自己的故事曲線,甚至還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在裡面。


情節的描述訣竅,我覺得其實就跟說一場好故事一樣。好的故事會吸引聽眾聆聽,壞的故事則是加速讓他們划手機。


情節的提取

提取情節,從訪談開始。課堂中我們練習訪談兩位同學,在短時間提取可描繪的情節。

在這個階段,保持好奇是很重要的。但是要能夠問到重點,否則都只是在閒聊罷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趣的是,再怎麼覺得自己是沒有故事的人,經過大家訪談,都還是能夠理出頭緒排出故事的情節。

不要把時間或名詞當作段落標題。我們討論了一個很好的故事,但其中的一個標題我們下了「時代動盪不安」。僅選擇一個名詞,是無法吸引聽眾的興趣。


如果搭配我們下的主題「關鍵時刻、關鍵改變」,也許可以考慮用「環境改變」「心態改變」以及「行為改變」來當段落。


訪談作業



2016年6月,陳醫師在睡眠醫學會眾多的前輩之前,完成了一場百人的專題演講,而且大獲好評。

而在事後,我跟他聊起了這次的演講,他告訴了我他如何踏出舒適圈。

起步最難
大部分的人都推託準備不夠不敢上場。問題是,沒有人一開始就全部準備好的。機會來了,有40%的把握就應該要衝。頭過身就過,只要肯起步,就會朝目標更邁向一步。

克服懶惰
當然準備過程中也不是都那麼順利。舒服的沙發與充滿食物的冰箱永遠在誘惑我們。在想偷懶的時候,要不斷想到自己的目標。善用時間的壓力,可以讓自己不再那麼懶惰。

刻意練習
有好的內容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完美得把它說出來。唱場前的演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陳醫師只要抓到時間就不斷重複練習,上台的時候才能發揮流暢的功力。

整個準備過程中是辛苦的,但是講完的時候,得到師長的稱讚,讓睡眠醫學會的同仁都認識自己,無形中已經幫自己拓展了舒適圈了。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新思惟論壇--當代家長的煩惱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論壇被好朋友嗆!

「你來幹嘛?不是還在徵女友,來聽教養太誇張囉~」
(校長下次可以辦單身男女參加的活動嗎XD)

以身在醫療圈工作的人來說,當家長的煩惱,應該是小孩的教育跟怎麼陪伴吧。

喜歡自助還是跟團?

如果要出國旅行,你選擇自助還是跟團?自助旅行比較隨興,沒有時間的壓力,想去哪就去哪;但是缺點就是你得花時間精力規劃行程,別人的行程也不一定能完全用在自己身上。

跟團相對上省下許多心力。不用操煩行程住宿,反正上車睡覺,下車尿尿,該看的景點也不會漏掉。不過,跟哪家旅行社的團就很重要了,如果跟錯,就只會換來一趟烏煙瘴氣的旅行。

當然也有其他的選擇--半自助。機加酒旅行社幫你搞定,你擁有設計大部分行程的自由。也有的半自助會找領隊或地陪帶領,就像電影
《唐伯虎點秋香》裡的高級伴讀書僮,陪著你深入體驗當地的風情。

對比到小孩的教育,自助就像自學,跟團則是學校教育。


自學到底好不好?兩位講者分享時其實都提到他們不常跟別人分享自學經驗,因為現在看起來成功的方式,不見得可以量化到其他人身上。別人可以第一次自學就上手,是因為有強大的規劃能力以及應變能力,而且可能克服了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困難。但是,也因為如此,他們得到了我們所無法體驗到的美景。

學校教育好不好?資優班,高級旅行社的團,用不同的方式來體驗各方面學習,很令人心動。不過,名額有限,能不能進去還得看天份。

高級伴讀書僮,像是澆花的園丁。種子好就會開出漂亮的花,種子不好就...嘿嘿嘿~


公立學校,出的團好不好,也許一半一半。重點在於父母親有沒有給予小孩適度的陪伴以及學習的導向。蔡校長可以讓一個八歲的小朋友說出打電動的領悟:「做做看、找弱點、挑資料、分析、刻意練習」。媽呀~做研究也不過如此!

你會成為你討厭的那個人嗎?

不會。通常大家都會信誓旦旦的這麼說。

為了小孩子的成就,不斷打罵而犧牲了親子關係。

為了小孩子的生活,認真打拼而犧牲了相處時間。

結果,當自己有了小孩,為了給他們更好的生活、為了希望他們更有成就,父母親開始認真加班、打罵小孩。因為,那是他們唯一知道的方式。

其實,可以有不同的方式。
首先,當然要有強大的另一半。身為一輩子的隊友,相扶相持以及理解溝通是必須修練的項目。


再來,要會取捨。一天就是24小時,做最有效的運用,除了可以陪伴小孩,工作/研究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明劭醫師就是一個超強的例子。

第三,滿足小孩可以很簡單。濡端醫師這麼告訴我們的:小小孩的滿足很簡單,小小的時間、小小的地點、小小的陪伴,就會有大大的滿足唷~


雖然被嗆為什麼來聽,說實在的還挺有收穫的。不過,也許哪天有了小孩,又會有不同的感想了。到時候只好再來參加論壇了(誤)



2018年5月20日 星期日

深頁十堂之二.結構力



結構點,是一個讓脈絡可以攀附的東西。他連結了故事內容,讓整個文章具有了立體的構造。

前一陣子,在陽台的植物堆中,發現了一張黏滿蟲子的蜘蛛網。上完結構力這堂課之後發現,蜘蛛不僅是昆蟲界首屈一指的建築師,牠還深知如何架構出一篇好文章,發揮吸引讀者的黏力。

好閱讀會吸引人的文章通常符合三個特點,分別是:


三個結構點

「三」這個數字是個很神奇的數字。三原色、三國演義、約法三章...。從古早的歷史就有分成三個部分的存在,如果一篇文章只有一到兩個結構點,那其實比較難支撐起整篇文章,會略嫌簡短。

一定只能三個嗎?超過不是不行,只是如果結構點超過七個以上的時候,其實大家是無法記得重點內容的。

不只是在文章上會使用三個結構點。在許多的演講、簡報中,也都可以看到使用三個結構點來做闡述。舉其中一個例子,賈伯斯在2005年的校園演講(連結按此),就運用了三個結構點來表達他說要跟學生說的觀點。

結構點的選擇,記得要從不同的面向來思考。越是不重複好記住,越可以給讀者深刻的印象。


脈絡連結線

我們在寫文章中常常犯的錯誤就是,雜亂。東講一點,西提一下,常常考驗著讀者的組合能力。

結構點的出現,改變了雜亂的情形。摘要力能夠將每一段的內容聚焦,如果進一步把相關內容聚在一起,就可以再濃縮拉出一個結構點。這樣,結構點與每段內容之間,就有脈絡連結了。

結構與脈絡達成了異中求同的效果。課堂中的兩項練習:討厭的蟑螂與徵才需求,讓我們將繁雜的項目分成三大點,從三點來分別解釋內容,就比較容易得多,而且也減少文章的複雜度。

聚焦論點面

蜘蛛網會聚在一個中心點。結構與脈絡拉起來的故事,也應該朝向你所表達的論點前進。

如果只是提出論點,很難說服大家。脈絡的連結,解釋了因果與理由,產生了邏輯架構,讓讀者更能夠認同你的論點。

至於該先寫結構?找脈絡?還是提論點呢?

老師講了他寫機會效應時的經過,他先整理出了許許多多的故事題材,然後重整拉出結構點,最後扣回自己的論點。

我覺得這部分,跟做簡報時候的便利貼發想很像。做簡報的時候我們會先有一個主題,我們會思考聽眾在那個主題之下所想要知道的東西。然後開始使用便利貼發想,把所有知道的點子通通寫在便利貼上。等到全部寫出來以後,才進行重新分類,分成三個段落。

學習結構力的挑戰

整堂課當中最困難的,是賦予三個結構點容易記住的想像力。邏輯上面的分類並不會太燒腦,但創意發想還真的是我的死穴,也許多看多聽多見聞,將來在找尋結構的時候才可以更輕鬆XD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深頁十堂之一.摘要力

會來上這個課,其實是覺得自己常常沒辦法寫出吸引人的文章。

同樣寫著一堂關於創意課程的心得,我寫上課內容,別人寫如何炸蝦!他用炸蝦來貫穿整篇文章,闡述課堂上的創意心法,如何使用在炸蝦上面,真的厲害!我還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而且課前還耳聞這老師很會折磨人,抱著忐忑的心,我走進教室。

一開始就是不斷的腦力激盪


摘要力,是異中求同的歸納能力。與其用說的,還不如實際讓我們做一遍!老師在一開始,在我們同組三個人做自我介紹的時候,要求我們找出三個共同的特質,以及每個人的三項特質。

這考驗著我們歸納重點的能力。歸納能力好的人會從共同的特點裡面提到三個人有哪裡不一樣,像是三個人都喜歡戲劇,但是有人喜歡音樂劇、有的喜歡舞台劇、有的人喜歡歌仔戲。除了認識了同學之外,也開始對摘要有一點點的概念。



從不寫作開始


如果沒有想好就動筆,恐怕會寫出一張又一張的垃圾。所以,老師告訴了我們,「寫作,先從不寫作開始」,我覺得這跟製作簡報很像,不能一開始就打開電腦做slide,要想想聽眾是誰?他們想聽甚麼?我想表達的是甚麼?跟觀眾想聽的是一樣的嗎?原來,這樣子的換位思考,也可以應用在寫作上面。 

那不從寫作開始,要從哪裡開始?從思考你的論點開始。我們常常有很好的點子,但不管用說的或用寫的都無法感動人,為什麼?因為我們缺乏「旅人的思維」,只從自己的角度看出去,往往只能看到狹隘的風景。跳脫自己,從別人的角度來看,才比較能夠找出讓人產生共鳴的地方。

摘要的魔力--把碎片連成畫面


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讓我們看了三篇不同的文章。第一篇是介紹公司的文章,我真的覺得看起來很費力,因為我不知道這整段文章所想要表達的意思,一部分是因為文章寫得太過發散沒有重點,另一部分我自己歸納的能力也不是這麼的強,所以幾乎是看完就忘。

第二篇是人物訪談,相對上好很多。因為文章帶入了一個主角的故事,這會讓我比較能夠看得下去,雖然充滿了片段感,但大致抓的出重點所在。

第三篇的文章,內容跟第二篇類似,卻給人完全不同的感覺。第二篇文章的片段感在第三篇當中消失了,每段的摘要句把前後連接成一幅畫面,彷彿我就在現場聽這人物訪談。

「如果寫作的人,花一點心思把內容連貫,那麼讀者讀起來就會比較輕鬆」。老師帶我們看三篇文章,就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


在第一堂課過後,我常常在發文前會思考如何加入摘要句。這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過,也只有刻意練習,才能真的有所改變,希望接下來的課,能夠更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蛻變。

2018年5月5日 星期六

每個人都可以是創意王 -- 創意王課後心得




原來,創意不只是跳脫框架就好。在上這門課之前,我對創意的理解就是:「跳脫框架」,說起來簡單,但我似乎沒細想,創意是要解決甚麼問題?框架在哪?要怎麼樣才能跳脫框架?在這堂課中,火星爺爺教了我們系統性的作法。


反思習以為常的東西,思考能不能不一樣,就會變成創意的源頭。日常生活太多我們覺得理所當然的東西,如果能加上「能不能更好」,就會浮現出一個值得解決的問題。以iphone 6做例子,詳細看看iphone有的東西:土豪金、耳機孔、home鍵。「能不能有其他顏色?」「能不能沒有耳機孔?」「能不能不要有home鍵?」而這些在新一代的iphone都有不一樣的呈現。老師在這段當中告訴了我們,問題的發想,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

小小的一點改變,也能夠帶給客戶不同的驚喜。以我自己工作的醫院來說,通常醫院早上開會的早餐,會由營養課來負責準備,礙於經費以及需要大量的烹調的關係,常常很難有甚麼變化,即便是外包的東西,通常也是冷掉的饅頭夾蛋、便利商店的肉鬆麵包。但是最近開始發現不一樣了,有一天早上看的紙袋裡裝的早餐居然是熱狗麵包,像是大亨堡的那種,這在之前的早餐其實不曾出現過的,再隔了幾天,早餐居然是淡水著名的小吃「阿給」,而且還是熱騰騰的!我不記得那個早餐吃起來味道怎麼樣,但是,我卻記得拿到早餐時的那份驚喜。我想背後的工作同仁一定花了很多的心思來準備早餐。

下午,就從一次又一次的遊戲中體驗框架的束縛。框架不會大辣辣地站在那邊寫個「我是框架」,但卻是一種無形的束縛,像是常識一般伴隨著你。不管是猜撲克牌、丟紙飛機、猜父親的年齡,我覺得我都被既有的條件給束縛或是引導到錯誤的方向;猜撲克牌,每次都覺得下一次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反覆琢磨了遊戲規則,卻怎麼也沒想到最快的那個解法;丟紙飛機,絞盡腦汁想了又想,卻只能跟大家的想法一樣,印證老師所說的,你的第一個想法,大家都想得到。這讓我想到一部古老的漫畫「將太的壽司」,永遠不要自滿於第一時間找到的食材或製作方法,永遠要想想,還有沒有可能更好,那才是掙脫束縛的開始。

實際演練可以激發出新的創意。第一次演練,我們要賣水壺,其他組的水壺,都已經跳脫出我原本認知的「水壺」了,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同學提出可以拿來當按摩滾輪的水壺。而我們這組著重在輕巧以及可以給小孩子使用,所以附帶了可以記錄喝多少水的功能;沒想到隔天去誠品書店,真的有在賣可以記錄小孩子喝水量的水壺,當下覺得神奇,原來我們想到的真的是可執行的創意。第二次演練就更有趣了~不僅要推出商品,組員還要演使用者分享經驗,好像來到了火星爺爺購物台,要說服台下的聽眾買我們的商品,我真的很想爭冠軍啊~可惜最後差一點點輸給了看鯨鯊學談判XD

創意是甚麼?我現在覺得,是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找到讓自己更好的一種方式。觀察,提問,找出可行方案,然後,找個夥伴彼此切磋,反覆練習。有創意,真的不難!

滿桌的食物與歡樂的笑容是課程的一大特色啊~


創意運用

原因:雖然醫療人員已經常常在做健康衛教的講座,但還是很多人沒能及時的注意自己的健康,慢性咳嗽仍然一直抽菸、或者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罹患重病。

Insight 
讓民眾更關心自己的健康

創意方案1 : 在病房電視中增加自己拍攝的衛教影片,而且要以實際病人來做經驗分享。
                   
說明:有時候住院非常的無聊,除了看電視還是看電視,利用這點,播放病人的經驗分享,而不是聽醫生護理師的碎念,相信應該會讓民眾比較能夠接受自我健康管理的概念。


創意方案2 : 到周遭的公司行號做健康衛教,提升公司行號的健檢率。
             
說明:主動讓沒到醫院的人也能夠接收到這樣子的概念,但不以社區衛教為主,因為社區衛教通常是沒有上班的家庭主婦或者年紀大的長者,很多時候在上班的人無法兼顧自己的健康,所以我們可以進入企業,讓忙於工作的人也能夠接收到衛教訊息。

創意方案3 : 製作自己醫院的衛教app,累計每個月使用量,使用量越高的,就會收集到星星,來醫院門診掛號的時候,可用星星來提前自己的掛號號碼或減少停車費用

說明:對民眾來說,最討厭的是在醫院等待的時間,利用向星巴克集點的方式,讓民眾有動力去接觸衛教訊息。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台上,是一個接著一個的真實《台北男女》20180330


20180330
《台北男女》

【表演工作坊】
領銜主演:樊光耀、呂曼茵、朱德剛、楊琪、邱逸峰、葉育德、李芙蓉

特別演出:蕭煌奇

----------------------------------------------------
這齣戲,改編自15年前的
《亂民全講》,嘲諷著當今社會的許多亂象。原以為是自己看不懂,後來才發現原來這齣劇就是設計成一段一段沒有連貫的故事情節的演出~虛擬卻真實無比。

選舉亂象:五個參加畢業旅行的同學,莫名其妙成了全班的代表,表決一個接著一個的提議,有人為了提議而提議、有人為了反對而反對,沒人在乎甚麼才是真正的需要,最後大家均分利益,誰也不服誰。(台灣的政治鬥爭,恐怕是至死都不會休啊...)
速食戀愛:對於戀愛,很多人是說沒fu就沒fu,有fu的時候愛得死去活來,沒fu的時候就是你不要來。fu到底是甚麼,還真是無法說明白,劇中很諷刺地說,女人的fu從心來,而男人,是從那話兒來XD (愛情啊~用"感覺"好像只會說不明白啊~)

認同亂象:虛擬網路讓人分不清現實,你確定你不是用虛擬的錢買了虛擬的票坐在虛擬的位子上看一場真實的戲?
網路發文:承襲著虛擬議題,越來越多人流連在網路上,為了寫而寫,造就了許許多多罐頭文章,不管內容是甚麼,往往用同樣的文字結尾:「好讚~」「好~好!」「好療癒啊~」「好有趣啊~」

債留子孫:反正永遠還不完,乾脆就用力的花一花,等下一個小林出現,再把帳單交給他!(這真的很厲害,我一直到看了節目單才發現這段想要諷刺的東西~)

媒體亂象:中間串場的新聞報導,諷刺著媒體已經成為製造業,不管甚麼話題都可以小題大作一番~感覺跟現實毫無違和啊~

溝通障礙:沒有良好的溝通,劫機跟汽油彈變成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XD 這段真的是我覺得整齣戲最好笑的地方,泰語腔跟日語腔模仿的超像,笑到岔氣流眼淚~
演員的演出跟搭配默契都非常的厲害~其中我最喜歡的演員是樊光耀、蕭煌奇跟李芙蓉(他們的聲音都很好聽)~有一段樊光耀居然穿高跟鞋演出,還走得很順!蕭煌奇則是中間串場會出來唱歌,好聽到像在演唱會~而且,只有台北場才有!李芙蓉的演出,給人感覺相當的可愛逗趣~ 


明明是一部虛擬的戲,卻提醒著你周遭的真實,笑過之後,其實心裡有些沉重,永遠的藍綠惡鬥、債留子孫卻仍然只顧自己利益、一天到晚的立院打架、越來越沒有營養的新聞製造業...在被嘲諷的真實當中,也許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改變的地方:)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一談就贏思維班課後心得

這是一個很難報名的課程。然而,整個課程下來,就會發現,當初搶報名的時候可能是最簡單的。

對我來說,上完思維課後我覺得最需要改變的三個方面,就是「立定目標、刺激思考、訓練回溯」,不只是在面對談判時需要做到,面對工作或人生時也該如此。


「立定目標」

這件事情從課前作業到第一天上課都在被學長姊們及老師不斷提醒著,在準備階段,我們太容易直接跳入資訊收集,卻忘記自己應該朝向哪個方向前進,於是,花了很多時間卻往往效果不好;而且,目標,應該跟病歷上的主訴(Chief complaint) 一樣,最好只有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後續才知道要往哪個方向去處理問題。


「刺激思考」

我們都太習慣別人給我們答案而不去思考為什麼?有甚麼可能?除了思考目標,我們可以思考我們有甚麼優勢、對方有甚麼優勢、我們可以用甚麼方法去談判、用甚麼策略。這很像病歷中的鑑別診斷(Differential diagnosis),藉由主訴、詢問的病史,思考病人可能的問題,以及接下來的治療。唯有不斷的訓練思考,才能將思考的速度提升。


「訓練回溯」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回溯整個談判過程,你才會知道下次要怎麼談會比較好,在課堂上演練的慘況,讓我回家不斷地想整個流程,到底怎麼做會比較好一點。當然,這件事對我們醫生來說,也一樣的重要,死亡病例討論會(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就是一種回溯,藉由回顧整體照顧的過程,思考著怎麼樣才可以避免疾病的惡化。


至於,課堂上的實際演練,我自己覺得,都好挫敗啊~來看看從中學到了甚麼~

分組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奇特的分組了,事後想想,這個方式考驗著我們很多東西,其中一點就是老師不斷提醒的「你在課前有沒有好好跟同學互動」。跟不同的同學在一起就會有不同的學習效果,我只知道一開始做下來後會重新分組,但完全沒想到可以用某些方法自己選擇配對。第一個挫敗出現了!完全沒有跟人配對到...一整個像孤魂野鬼一樣不到安身之處XD...好在國泰同學站出來直接拉我進他那組...真的感覺超溫馨啊~


交換球員
這個也超好玩,一樣極為挫敗的一個活動。每個學員會抽到一張球員卡,上面會有不同的能力值以及特別備註,然後每組會有一個指令,在那個指令之下跟其他組交換球員。我們那組的指令是「換越多球員越好」,這是很殘酷的題目,假設我們這組今天最高分,會有人願意被換走嗎?一組六個人,換掉五個人可以得到最高分,那麼,要怎麼決定誰可以留下來?在這道題目中,我們沒有訂出一個目標(該交換幾人),也沒有訂出該由誰代表團體去談...結果就是一團亂。甚麼?你說這個演練就組長當主談者就好啦?很抱歉,直到第一天課程的最後,Alex老師才展現他的心機之處,一開始沒選組長的原因就是因為要看看在這個演練中大家會不會選出組長來負責主談判。這...多麼痛的領悟啊~

他們是誰
第二天的演練,有四個學長參加我們的演練課,沒想到老師一開始居然出了一題「請寫出關於他們的資訊,每個人最多可答對八個」。兩堂課中的一個星期,就可以看出大家有沒有準備,當我看到有同學拿出一張小抄寫著四個學長的資訊時,還真的十分訝異,而我覺得很挫敗的是,四個學長當中,陳昭賢學長是我同事,我明明知道他的很多秘辛,而我居然拿不下他的八題...

實際演練
每組代表真的都讓人目瞪口呆,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有做功課,想了很多戰術以及做了沙盤推演。這個演練讓我學到最多的就是「不要用已知去了解未知」,由於我們查出真實世界的交易價錢,我們就認定這個交易值這麼多錢,於是我們堅持一開始的賣價其實是天價,卻沒有想過真實世界的賣價也許是不合理的,於是,我們組的代表就談得非常辛苦,談到對方都砸橘子了...

牙醫診所糾紛
最後這題,由於跟我談判的人提出的條件比我要求的還要好,於是很快就談成。還以為談成了沾沾自喜,卻被陳昭賢點破「永遠要想著多要一點」「不要第一時間就答應」,談判迴避分數比較高,讓我會傾向於用認賠的方式了結這場糾紛,而不去多想想,有沒有可能創造價值?有沒有可能要求得更多?明明不斷聽老師在講,怎麼一上場就全部忘光光?


「知道,不等於做到」,我想,思維只是知道的開始,要多思考,勤回溯,才能在一次次的談判中,越來越茁壯。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觀己.觀人<出色戰友的訓練心得>



這兩個月與大家的切磋跟受到作業折磨後的最大收穫,就是體會到溝通必須要能夠觀察自我以及他人,僅僅觀察對方在溝通屬於甚麼顏色是不夠的,還得要知道自己在合適的時候要怎麼應對,才能有效的溝通。

體會到硬用的道理

以往常常覺得自己辨識別人的顏色屬性很弱,殊不知,只是因為沒有練習才不熟悉,要怎麼練習?真的就是要自己思考周遭所有人的顏色特性。在自我解析的作業中,我們必須幫其他同學「解籤」,也就是要思考對方所表達出的顏色可能有甚麼優缺點,訓練自己的觀察力以及表達能力。前一陣子上某堂課,課堂上放了速食遊戲的電影片段,麥當勞弟弟出場的第一句話就是臉臭著說「這薯條脆了5%」!看到這裡,覺得他就是十足的綠色人啊~而麥當勞哥哥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對主角雷克洛克親切地打招呼,應該有藍色的特質;而雷克洛克這種idea超多、一掌握機會就衝了的人,則很明顯的是橘色性格。這兩個月的練習,讓我遇到新的人事物,會開始思考他們的顏色屬性。

發掘自我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顏色,從解析自己的作業中,找到自己平常生活中的所有顏色,一方面想破腦袋也要想自己有那些顏色的特質,算是一種回溯的學習;另一方面也可以看看其他同學的檔案,加深對顏色辨識的印象。其實每個人都有四種顏色,只是多寡而已,如果先入為主覺得自己只會專精自己的主色,那麼就太限制自己了。

互動學習

最後一個影片題目真的很困難,既考驗大家的創意,也考驗著組員彼此間的溝通磨合。我真的覺得,雖然我是金色,但是在做事的時候好像不適合當主管/組長,我會很希望有條列式的規矩可以遵循,但發現自己是規矩的制定者的時候,很難訂出適合大家的規矩,你訂出schedule,大家就會執行嗎?好在我們的組員都是好人而且都住在台北,約了一次出來大家討論,果然面對面溝通會比用臉書來的有效率許多,短短時間內,靠著大家齊心就完成了初步影片大綱,還意外發現明明主色是綠色的戰友居然「超、有、梗」~ 最後影片總算是在死線前生出來了~慶幸的是,自己也沒有因為做這次作業跟團員結下樑子(應該吧XD)

持續練習

隨著卡姊出色招待所的開張~似乎不久的將來,能夠與更多的人有所交流,只有持續練習與硬用,才能讓自己的溝通更出色!

2018年2月23日 星期五

《女外科的辛辣日記》讀後感





這是一本外科女醫師所寫的書(廢話)

外科,在以往的概念中,會讓人覺得是男人的天下,霸氣、迅速、精密而確實、過人的體力;不過,現在其實越來越多女性投入這個行業,她們纖細小巧的手,謹慎而細膩,一樣也能勝任外科複雜的手術。而這本書,以女醫師的觀點,跟侯文詠醫師、劉育志醫師寫的外科生活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想,答案就寫在書名上了。「辛辣」!對於書中老狐狸醫師喜歡偷吃別人的食物、一元醫師多麼「一箍槌槌」,數度把教他的醫師逼至瀕臨崩潰;這些都像是辛辣前的溫醇口感讓人好入口() XD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體系裡的互鬥以及那看似電視劇才會有的壞人掌權。我想,大部分應該是真的。因為,照顧病人不如嘴巴厲害的醫師,真的是有,而且因為嘴巴厲害,得到高位的機會自然比較大,然後,在下面的人就必須面臨選邊站的窘境,選錯了可能就會被排擠肅清。內在環境如此不安,又再加上外在健保點數與核刪的箝制,想好好治療病人,其實不容易,往往只能選最不會被核刪以及最不會得罪長官的醫療方法。

另外,小劉醫師那個年代,醫師還沒有勞基法保障,懷孕頂著大肚子也要值班,打落牙齒和血吞還不足以形容那種痛苦;在現在,雖然有保障女醫師懷孕的時候不用值班,可是其實有些很夯的小科(例如:眼科、皮膚科)可能在面試住院醫師的時候,明示加暗示住院醫師訓練期間不要懷孕,會增加其他人的工作負荷。而現在住院醫師值班隔天有休息半天,光是爭取這些,就可以看到道貌岸然的醫界大老出來放炮說年輕醫師扛不起壓力、他們以前是過得多辛苦什麼的(相關報導)

如果通篇辛辣,只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小劉醫師在這本書的最後,風格一轉,提到了她想當醫生的初衷:即使在現實許多無奈的條件之下,能夠解決病人的病痛,從手術中獲得成就感,仍舊是支撐她的最大動力。我覺得,醫療人員的價值,除了我們自己的專業能力之外,其實也需要著病人以及病人家屬的認同,在內外婦兒急診五科醫師以及醫療人員都缺乏的現在,一點點的真誠感謝,也能成為燃燒他們熱忱的養分讓他們繼續努力與疾病對抗。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盤點自我,出色進階



「複訓作業三:自我性格盤點請將藍金綠橘中的每一個性格,拿出來做自我盤點,盤點方式、呈現方式不限,自由發揮。」


卡姊這麼在社團裡寫著。好,這真的不簡單,我發現原來我很不擅長free style,自由發揮對我來說,最難發揮。在沒有規則之下,只好自己分析盤點方式以及呈現方式。首先,想不到甚麼盤點方式,又怕會分錯項目,於是把當初上課的小卡片拿出來,每種顏色各八種,當作盤點的項目;呈現方式,思考著要用長條圖還是其他圖型,最近因為看到情緒陰影的雷達圖很好玩,於是也想要用雷達圖來做,然後,就做出了這樣子的圖形。



這算是一個中規中矩的盤點圖形,看了別的同學做的,才發現「哇喔~原來還可以這樣」~有的人四色盤點圖形各自用該色的特色來表現,有的人自己整理出每個顏色的盤點項目,從別人的盤點中發現了很多不同的創意。

以往我常常自己懷疑自己真的有這麼「金」嗎?在自我盤點的作業中,還真有點如此,沒有秩序,就不知道怎麼開始,非常謹慎,怕自己歸類犯錯,雷達圖畫好後,還花了一些時間修改細節。我發覺了自己如果遇到需要自由發揮的事情時,不妨先為自己訂定規則與邊界,才不會像無頭蒼蠅到處亂飛,至於創意不夠的部分,則可以多看別人怎麼做來學習創意。

「解別人的盤點,不過,要用"橘"的方式來說」

練習換檔,是這次的課題之一,從別人給我的解盤,我真的覺得超級厲害的,可以回饋非常有趣而且又獨特,明明工作是攝影師但是回饋卻像是解籤的廟公! 而此次的解盤,必須要說出對方的缺點,三明治評論法,大家都知道,但要做到就不是那麼容易,投直球直說缺點誰都做得出來,但真的不容易被聽進去,有的人會善用變化球,告訴我「如果...的話,可以更好」,明明被說了缺點,卻有種「對,你說的沒錯,我要努力」的感覺,我想,這是很值得學習的回饋方式。

自己解盤與別人解盤的差異

我覺得在換檔的時候,需要一些創意的幫忙,很多人的解盤都很特別,獨特新穎有特色,甚至結合所學變出了新的東西,但我自己的盤點很難以創意出線,通常都是用熱情的語氣來包裝分析過的內容。也許自己缺少了一點跨出舒適圈挑戰自我的動力~藉由這次跟這麼多厲害的同學一起訓練,希望自己能夠更進階的運用四種顏色。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取捨,為你的人生帶來了甚麼?《2018 憲福年會-- 取捨》

今年的憲福年會,有著不一樣的主題,聚集著各行各業的人,跟大家分享「取捨」的故事。對於取捨我可是有相當的感受,因為目前還需要值班,逼不得已之下,只能選擇年會的前一天值班,好在前一天不算太忙,下了值班直衝會場剛好來得及XD 

別人的取捨

工作的取捨、家庭的取捨、人生的取捨,對每個人來說,取捨都有不同的意義,而在舞台上,大家也用不同的方法將自己的取捨表達出來。

何社長開場,一派輕鬆自若的模樣,說著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說也奇怪,如果同樣的故事由別人來說,就一定不會那麼精采,不知道是不是滿頭白髮增加了信服度XD

寶島行善義工團理事長的演講,也令人非常深刻,他沒有華麗的投影片或者是演講技巧,可是卻可以讓人感受到真誠,921之後持續不斷每個周末幫助各個地方興建房舍,這持續將近20年的愛心,真的非常的厲害~



為了家庭做出了選擇,可以犧牲掉工作,但並不是就胡亂地過生活,秋玉姊、Gino不都在告訴我們「做好選擇,把事做好」,捨棄並不是委屈,而是要捨得心甘情願。

在認識她時完全不知道她是這麼一個狠腳色、生化人、林祖馬的Eva,只能說是完美的化身,居然也有不會的東西?她緩緩道來這陣子的心路歷程,原來每次看她分享文章都很正向的人,其實也有自己搞不定而煩惱的事,「我不要妳會,只要你肯面對」,Eva跟我們分享了這句話,我覺得非常受用。

侑廷醫師,大家現在記得的,一定是一堆噴出來蟑螂的投影片XDD~ 這看起來搞笑無憂慮的人,也曾為了創業研究過得與失,但終歸那句「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能做出這樣的抉擇,對他跟小孩來說,都一定是幸福的吧:)

佳君,真的是狠腳色,在台上的演說,運用了燈光、聲音,語調的轉換也非常完美,一個選擇一扇窗,從不同的角度,都可以看到不同的美景,我覺得,不要惋惜你失去的景色,而是要去欣賞現在能看到的。不知道下次的演講佳君會不會噴乾冰還是飄雨甚麼的XD




冰箱也能取捨,還能跟人生有關!? 不只讓你身體健康,也可以順便讓心靈健康~
這位講者,去年也講過,我從未看過越長越年輕的人,外表年輕,功力卻更加進化,這...想必已經修煉成仙了吧XD 


自己的取捨

聽了大家的故事,真心覺得「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人生,實在沒辦法甚麼都要,取很簡單,捨棄很困難,不要為了捨棄覺得愧疚或者後悔,尋找初心,找出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希望自己也能越來越掌握自己的取捨之道。

最後,能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是件很幸福的事,就像前一陣子拿到的外套上面的字 "Feeling so good !" 期待明年的年會囉~